近代以来,中国经历过6段高速发展时期。
第一段是1861-1894年,经过30多年的洋务运动,中国产业工人数量突破10万。洋枪、火炮、轮船、铁路、煤矿等一系列近代产业从无到有,近代化陆海军迅速崛起,让大清产生了可以轻松战胜日本、甚至与法国争夺安南的幻觉。
当然结果是接连而至的甲午之战、庚子之战败个精光。
第二段是1901-1911。输光所有的大清洗心革面,轰轰烈烈的深化洋务运动+预备立宪,十年间产业工人从不足10万,增加到近60万。
然后是辛亥革命的短暂下降。
第三段是1913-1922,民国经济第一次腾飞。历史课本的说法是因为帝国主义忙于一战,而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,让民族资本获得了发展。产业工人从1912年的50万,增长到1922年的300多万,此后就是长发27年、一浪高过一浪的大规模内外战争。9.18的爆发都没能影响惨烈的内战继续。
第四段是1927-1937。四分五裂和内战的中国,以东南沿海为中心开启了近代史上最具爆发性的“黄金10年”,到1937年,不包括东三省在内,全国产业工人总数达到800人。
日寇全面侵华终结了这一进程。 直到1949年,全国产业工人总数才勉强恢复到约800万,其中100多万在东北。
第五段是1952-1957。到1957年,中国产业工人达到3200万。此后除了大跃进期间短暂注水,一直发展缓慢。直到1976年,这一数字才突破5000万人。
第六段:改革开放。到2022年,全国产业工人数量达到最巅峰的2.32亿人,此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开始缓慢下降到去年的2.13亿。
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阶正式段开启。
![]()
赞(0)